Top de Estações
Top de Estações
Top 100 de Estações
🏈 NFL
Perto de Ti
Estações Perto de Ti
Ver todas as estações perto de ti
Géneros
Géneros Populares
Pop
Rock
Hip Hop
Reggaeton
Kizomba
House
Electro
Alternativo
Música latina
R&B
Oldies
Jazz
Indie
Top 40 & Charts
Fado
Soul
Techno
Clássico
Anos 80
Forró
Música tradicional
World
Anos 90
Trance
Heavy Metal
Ver todos os géneros
Temas
Mais Temas
Noticiário
Cultura
Desporto
Política
Religião
Infantil
DJ
Comédia
Sociedade
Rádio Colégio
Entrevista
Gente
Natal
Saúde
Economia
Região
Música
Educação
História
Ver todos os temas
O stream da estação começará em {time} seg.
Página inicial
Podcasts
Noticiário
曼谷专栏
曼谷专栏
曼谷专栏
juntar
</>
Integrar
Paris
França
Podcast
Noticiário
Chinês
Episódios Disponíveis
5 de 24
缅甸政变两年 重新选举不被看好
自从执掌武装力量的缅甸军人于2021年2月1日推翻民选政府以来,缅甸便陷入了无休止的反政府抗议活动,如今政府军队与平民团体之间的武装冲突遍地开花。尽管缅甸官方宣布将于2023年年底重新举行大选,但相关的缅甸问题分析意见认为,在全球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新一次的缅甸大选意义并不大。 不久前,美国具有国防安全政策背景的外交顾问乔莱 (Derek Chollet)先后走访了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 。乔莱呼吁缅甸周边国家共同努力,动员东盟共同解决缅甸危机,同时声称美国支持使用非暴力手段解决缅甸问题。乔莱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缅甸选举只是军政府为了继续掌权而建立合法性的一种手段。而且这次选举无法做到全民投票,由于反政变武装和政府军各自控制了全国50%的领土,选举投票工作无法在战火纷飞的局面下覆盖缅甸全境。 要知道,泰国在过去同样因为军事政变频繁发生而遭到美国的批评。美国外交顾问此番争取泰国政府合作的态度转变,促使泰国媒体将华盛顿的对缅政策纳入了观察视野。缅甸军人夺权事件发生在美国第 46 任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上台后不到一个月。 美国一贯的对缅政策都将主轴放在反制军政府和加快制裁方面。对于此次缅甸政变,白宫除了下令冻结价值约10亿美元的存款以外, 美国官方并未采取任何其他更有力道的措施,只是号召东盟向缅甸当局施压并敦促尽快恢复民主,东盟对此始终予以配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唯一可见的成效是遏止了缅甸军人领袖敏昂莱(Min Aung Hlaing)迈上西方认可的国际政治舞台。 泰国农业大学缅甸问题研究员拉丽达副教授(Lalita Hanwong)分析称,虽然缅甸政变并没有登上美国媒体的头条,但这是拜登时代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自由民主制度(liberal democracy)的世界领袖,美国必须挑战中国或俄罗斯所提倡的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从而向世界表明:自由民主力量并未削弱,美国仍是自由世界的领导者。而缅甸正如这个两极世界之间的竞技场,美国支持缅甸回归民主制度,俄罗斯与中国则支持或默认缅甸政变,尽管中国官方表态并不那么显山露水。种种迹象表明,2023年两极力量纠缠撕扯缅甸的力度将持续加码。由于缅甸政变领导人试图与俄罗斯和中国建立关系,这不可避免地促使美国必须更加关注缅甸,以防止缅甸过多地被中国影响力所渗透,至于俄罗斯反倒不令美国担忧,原因在于俄罗斯有意要向缅甸出售武器,而且俄罗斯与缅甸没有接壤地界。 不少人认为,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呼吁抵制缅甸军政府,倘若华盛顿要认真对抗缅军的话,就需要支持缅甸平行政府(NUG),向民间组织的PDF人民军提供武器,援助塑造战斗力跟缅军对决。但根据历史经验,美军对中南半岛历来“水土不服”,以往美国在这一地区多次交战,无论是直接参与的越战还是没有直接上阵的代理人战争,包括在印支那半岛无法拦截共产思想的渗透,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倘若出手拉平力量悬殊,支持缅甸人民军与政府军作战,美国必须作出重大投入,而且胜数难以笃定,因此华盛顿对这步棋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2023年缅甸即将举行大选。泰国缅甸问题专家判断这次选举意义不大,其结果并不能够平定当前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而在新年度美国对缅政策原则上保持不变。经美国外交顾问证实,美国将向缅甸提供各种非致命武器援助 (Non-lethal aid),用于推动缅甸的民主进步,协助缅甸平行政府、PDF人民军以及一些少数民族武装从事反政变运动。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缅甸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国家,竟能成为两股超级大国力量的交手之地。分析意见认为,缅甸政变也得益于不断变化的全球政治格局。缅甸与俄罗斯加深关系,不仅得以购买全套完整的新型武器装备,它还得到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的保障,中国同样使用否决权支持缅甸,但有所不同的是,缅甸军政府从来不信任中国,无论政府或是民间,始终抱有害怕中国干涉缅甸内部事务的隐忧。 因此,过去几十年以来,缅甸在跟中国开展合作的同时也始终设有警惕的防线。分析还表示,就中国看来,北京似乎已经厌倦了无能的缅甸军政府,但基于缅甸所处地理位置关乎中国对外扩张的战略利益,同时涉及地区事务的共同利益,因此可见中国对缅甸政变保持中立态度,既不加以谴责也不表示支持,只采用了简单的“内阁改组”敷衍了之。在这种情况下缅甸军政府陷入被孤立状态,但几乎所有观察一致认为缅甸军队领导人对此并不感到担忧,原因是缅甸在奈温时代经历过闭关锁国,做了20多年的“亚洲隐居地”,当时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跟各种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国家同样保持经济往来。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如今是2023年,世界政治格局不同于缅甸可以保持中立的冷战时代。毗邻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并非像过去那样只是寻求发展资源或者跟美国打贸易战,但今天的中国致力于打造更加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 另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27日发表声明指出,自从军方于2021年2月1日对民选政府发动政变以来,缅甸的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民生与民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人权在各个领域出现了全面倒退。
1/29/2023
5:16
泰媒:印度抱有大国崛起梦想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印度以快速发展的经济、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拥核国家的地位引起了国际关注,同时还高举“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旗帜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形象。泰国学者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在印度内部,外交政策制定者回避了有关印度崛起的相关话题,但就外部环境而言,印度的大国崛起愿望不容忽视。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本月中旬访问斯里兰卡并跟斯里兰卡总统维克瑞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总理古纳瓦德纳(Dinesh Gunawardena)、外交部长萨布瑞(Ali Sabry)等人举行会晤。印度媒体传出消息称,印度同意向国际货币基金(IMF)作出融资担保,确保斯里兰卡尽快获得国际贷款援助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斯里兰卡去年年中爆出国家信用破产导致经济崩溃的消息,随着前总统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举家外逃,斯里兰卡国内陷入因燃料、粮食、民生用品短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尽管当时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主要债权国纷纷伸出援手,但斯里兰卡迄今仍未度过经济难关。印度媒体宣称苏杰生此行是斯里兰卡经济崩溃后第一位造访这个国家的印度高级官员,强调由此反映出印度对邻国友邦的重视。 泰国媒体引述印度问题研究分析意见指出,斯里兰卡在过去为了响应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并且提供港口便利,一度引起印度的警戒。此番经济危机后各方聚焦中国如何出手援助斯里兰卡,而印度正好抓住这一契机以夺回失去的影响力,借此实现印度崛起跻身成为超级大国的雄心壮志。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印度的外交政策随着冷战后政治和安全动态的改变而出现了明显变化,后期愈发体现出强烈的大国崛起愿望。印度外长苏杰生去年访问泰国期间在朱拉大学发表演讲时曾经阐述印度外交政策核心是维护国家信仰、价值观以及国家战略利益。苏杰生首先承认中国崛起显而易见,随后表示印度同样也在崛起,未来必定对全球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印度外长还表示,倘若中国和印度走到一起,所谓的“亚洲世纪”(Asian Century)就会到来。 印度战略外交评论员莫汉(C.Raja Mohan)表示,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领导下的印度新倡议主旨是让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加深与遍布世界各地印度裔侨民的联系,尝试结束新德里在世界舞台上的保守态势。印度当下正从过去自以为是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际利益的实用主义,这为“印度立场”注入更大的灵活性。在贸易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印度构建务实国际主义新框架,为印度外交政策打造新语汇。莫迪的外交政策建立在两位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和辛格(Manmohan Singh)奠定的基础之上,他们为印度制定了更加雄心勃勃的国际目标。莫迪强调透过与世界其他地区开展经济交往发展国内经济的重要性,鼓励国外企业对印度投资;一方面着重加强与南亚邻国的合作关系和区域一体化,另一方面印度也在向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战略伙伴——日本和澳大利亚靠拢,制衡中国的同时也保持跟美日俄等国谈判获取利益的战略自主权;从印度发展伙伴关系范围并且获得支持的方式可见,印度寻求成为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大国,但它尚且缺乏充分体现其愿望的实力。 如同所有新兴经济体国家那样,今天的印度正在大规模建设公路、桥梁、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据一度领导建设康坎铁路和德里地铁并且彻底改变了印度公共交通面貌的印度政治家斯里达兰(Elattuvalapil Sreedharan)的表述,印度“正在崛起,它是一个具有中等强国地位并且正处在上升趋势的国家。” 泰国媒体“曼谷洞察力”(The Bangkok Insight)21日刊文称,印度人口超越中国值得密切关注。根据多方预测,大约今年四月中旬,印度人口将超越中国,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评论认为,印度跃居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印度争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SC)常任理事国资格意义重大,那意味着印度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事务。目前的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英国、俄罗斯、法国、美国和中国。印度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长期以来为无法拥有“5常”席位而鸣不平。 莫迪领导下印度走上了经济自由化的道路,摆脱了反西方的第三世界观,将自己重新定位为重要的国际事务参与者并试图在关键的技术领域拥有话语权。泰国主流媒体“泰叻”新闻网(Thairath)报道,印度政府有意创建一款名为 IndOS的移动通讯操作系统,以减少对谷歌安卓系统(Android)的依赖。印度是智能手机的庞大市场
1/22/2023
5:23
泰媒:日本力拉美国强化美日同盟
2023年伊始北朝鲜试射飞弹,预示东亚安全局势持续紧张。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战略竞争将南海以及台湾海峡推向风口浪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近期访问七大工业国公开对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北朝鲜的安全威胁表示担忧。泰文媒体则观察美国是否正在考虑重返《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挽回美国在亚洲地区呈现颓势的经济影响力。 泰国通讯社综合报道,日本作为本年度七大工业国集团(Group of Seven)轮值主席国,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造访了德国以外的各成员国,前往华盛顿跟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会晤,拜登在白宫会议上表示,两国关系前所未有的亲密,这是美日同盟中的“难忘时刻”。拜登重申美国坚持保卫日本安全的承诺,双方将致力打造更稳固的美日同盟关系。岸田文雄访问途中呼吁西方国家领袖在对抗中国与制衡朝鲜方面采取一致做法,同时发出“东亚有可能成为下个乌克兰”的警讯。 泰国媒体分析指出,日本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战略盟友,美国在日本建有军事基地,日本也是跟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结盟的印太战略伙伴之一。日本去年推出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以及提出史上最高的年度国防预算。这一点显示大国地缘博弈引发的国际环境变幻导致东亚安全环境日趋恶劣。岸田讲话中虽未点名,但显然把矛头指向中国对东海和南海的态度越来越强势。中国去年8月在台湾周边举行大规模军演时发射导弹,其中一枚导弹落在日本专属经济区海域。下一步值得观察的是,为了争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日本是否还会考虑付出更大经济代价。 泰国媒体注意到岸田文雄在华盛顿讲话时向韩国释放出“希望恢复关系”的善意。去年新当选的韩国总统尹锡悦(Yoon Suk Yeol)上任后有意寻求改善对日关系,期盼联合美日同盟共同应对来自北朝鲜的安全威胁。日本曾于1910-1945年殖民朝鲜半岛,管制期间采用残暴方式强迫劳动和慰安妇等问题,成为日韩之间难以化解的芥蒂。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美国多次从中调停希望能够联合抗中。 随着近期中国解除新冠病毒出入境命令而引发一系列外交风波,这给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一个产能高度互补并具备高经济潜能的自由贸易圈,一度被外界看好并将其视为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引擎。这是一个包括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15国自由贸易圈,涵盖人口数量22.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国民生产毛额(GDP)总规模达3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2%。近期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为了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美国或正在考虑重返《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组织目前以日本为主导,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方面已经提出加入申请。CPTPP的创始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越南、墨西哥等11国,共覆盖五亿人口。这些国家的生产总额达1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13%。2017年1月2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宣布正式退出TPP。为了遏制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2022年5月23日共同宣布成立了《印太经济框架》 (IPEF)。但在外界看来,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正在逐渐衰退,《印太经济框架》亟待增添更多的实质性内容。分析指出,中美地缘博弈升级,日本势必替代美国持续在东南亚深化影响力。观察可见东南亚国家在强权大国之间左右摇摆,试图寻求有益于自身利益的平衡之道。 越南媒体报道,越南正在探讨兴建一条全长1545公里的南北高速铁路,预计项目投资高达648亿美元。越南政府寄望于日本提供协助。1月13日,正在越南访问的日本财政部长铃木俊一(Shunichi Suzuki)跟越南总理范明政(Pham Minh Chinh)举行会谈,越南官方声明表示,越南还请求日本政府协助重组越南重点石化企业--义山炼油厂(Nghi Son Refinery and Petrochemical),援助内容包括运作资金以及为管理模式提供建议,譬如在海关、公司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金融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深耕良久,影响力根深蒂固。泰国法政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诗丽彭(Siriporn Watchawanku)分析指出,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政策(ODA)对东南亚国家提供大量援助,同时还对当地人文环境、教育、经济发展框架发挥指导性影响。这是日本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讨价还价和树立民族尊严的重要武器。关于民主、人权、自由经济制度等理念,均被设定为是否提供援助的重要考量条件。据了解,日本是越南第一大经济合作伙伴,第一大双边官方发展援助(ODA)提供方,第二大劳务合作伙伴,第三大投资方和第四大贸易伙伴。
1/15/2023
5:23
东盟期盼发展经济 安全隐患仍在
时值疫情后中国政府首度打开国门,东南亚国家旅游经济传递喜讯之际,各方对于南海地区、台湾海峡乃至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仍然感到担忧。 2022 年 6 月就任的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 (Ferdinand Marcos Jr.) 于今年 1 月 3-5 日访问北京期间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事后双方发表了和平处理南海争端并且签署 14 项合作协议的联合声明。东南亚媒体先前观察小马科斯此行重头戏是中菲两国之间的南海争端,稍后舆论焦 点逐渐转向经济议题,各方认为菲律宾或能在中国开放国门后抢得发展先机,从而在 2023 年创造出靓丽的经济成果。 泰国媒体报道称,中菲领导人强调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直接沟通解决问题机制,和平处理领土争端的会谈成果,将成为其它东盟国家解决跟中国南海争端的观察指标。众所周知,东盟成员国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分别跟中国存在南海领土主权争议,半个多世纪以来,各方围绕该地区争议水域不断发生潜在或公开的对抗。北京坚持的“9 段线原则” 几乎覆盖了南中国海的 90%,并占据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其他国家的区域。中国于 1982 年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 1996 年通过了该公约。当时,各方都期待中国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边界原则,然而中国近年来在南海地区的不断扩张令周边国家感到不安。 泰国媒体评论称,小马科斯访华被视为修补中菲关系、深化经济合作的大胆尝试。马科斯家族跟前中共领导人关系特殊,此前“远美亲中”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的女儿萨拉(Sara Duterte-Carpio)如今还担任小马科斯的副总统。尽管如此,中菲海上冲突的管理未来仍将是一个敏感而严峻的话题。 因为菲律宾拥有美国这样的坚定盟友做后盾。作为菲律宾的长期战略安全伙伴,美国始终支持菲律宾的南海领土主张并且承诺为菲律宾提供安全保障。 一份关于南中国海安全态势的泰文分析报告指出,对于东盟国家而言,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政策是认真的,但是南海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将南海视为攸关大国存亡的核心利益。如果将中国称为超级大国,那么中国将是第一个只有一个海上出口的超级大国,南海是保障中国经济与安全物资进出口的重要海上通道。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渔业、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外界看好该地区的能源储量并称之为“下一个波斯湾”,因此,中国在睦邻友好的同时绝不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做出让步。 自从中国成为工业大国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影响力以来,中国就将海洋战略视为其主要的安全战略。 近十年来中国海上军事力量迅速发展,所拥有的潜艇舰队、海军舰队以及自主建造的航母都远远优于所有南海争议国家。但美国表示将继续在东南亚开展军事行动,支持印太地区的海空航行自由,中国自然不乐见并且随时准备应对来自美国的干预。美中两国海上军事力量在南海的较量从未间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南海领土争端白热化之际,美国联合东盟国家举行东南亚合作与训练年度联合军事演习(SEACAT),作为美国在这一地区存在的标志。这意味着中国一旦出现失误,美国随时准备介入,因此,为了应对美国的战略部署,中国未来持续发展海军的海洋战略走向不会有太大变化。 文章提到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中国在东盟国家获得更多盟友。中国投资老挝、柬埔寨,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帮助,包括道路、桥梁、电厂和港口,中资占柬埔寨外商投资的近一半。 这是为了与越南在柬埔寨的现有影响力竞争。当然,每个东盟国家都明白为了提高话语权和安全利益,小国必须联合起来增加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所有东盟国家都在究竟是选择短期的国家利益还是长期的地区利益之间权衡利弊。 根据观察媒体反应,菲律宾总统首次外访选择了近邻-中国,让东南亚国家为所处极其脆弱而敏感的南海局势稍微松了一口气。但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着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态势演变,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随时可能进一步加剧。此外,北朝鲜 2023 年元旦照旧试射飞弹,更进一步升高了地区紧张局势。 新加坡《联合早报》1 月 4 日刊登“朝鲜半岛局势堪忧”的社论文章援引韩国报道称,北朝鲜在 2022 年试射飞弹约 38 次,发射了大约 70 枚弹道导弹。文章指出,朝鲜半岛局势越来越令人不安,南北两韩为了保障各自的安全正展开军备竞赛,导致误判或擦枪走火的风险进一步加剧。美中大国博弈升级,无助于缓解半岛局势。 据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即将访问华盛顿,预定于本月 13 日跟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举行双边会谈。在此之前,美日外交与国防“2+2”会议将于 11 日在两国首脑会晤前召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日本外相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Yasukazu Hamada)出席会议,预料会谈焦点将是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分析认为,日本当前积极强化自身的军事能力,为强化美日同盟而积极奔走于西方盟国之间,无疑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即当前的全球政治秩序正发生重大变化,西方国家及其盟友阵营和希望成为世界新超级大国的中国和俄罗斯阵营正在成形。由此将给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带来一系列影响与变化。
1/8/2023
5:36
泰前外交官:关注新型全球化模式
在俄乌战争深层次激化地缘政治矛盾,超级大国之间展开激烈竞争的国际态势下,针对“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否终结的思考,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泰国前外交官兼学者素拉杰认为,由于面临意识形态、管理制度、人权与环境、社会价值观的挑战,全球化思潮已濒临深渊并且逐渐呈现出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围绕“全球化终结?” (The End of Globalization?)的中心议题,泰国一年一度的标准经济论坛(THE STANDARD ECONOMIC FORUM)日前邀请研究国际“地缘政治”的学者召开座谈,展望未来,分析世界形势,寻求摆脱危机的方法。泰国媒体资深人士认为:当今世界在多方面陷入危机,但相关的执政者却只关注眼前的事情,譬如泰国政府提出了“20年战略规划”,但似乎并未引起重视,原因是没有人相信它具有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实际意义。 泰国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素拉杰(Surakiart Sathirathai)出席座谈并表示,全球化思潮当前正处在濒临深渊的边缘(Globalization on the Brink),由于受到地缘政治的挑战,所有国家必须努力适应,选择恰当的立足点因而显得尤其重要,总之必须站在符合国际法规则的一边,尤其针对2022年期间愈演愈烈的俄乌战争以及日趋紧张和敏感的台海局势而言,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一旦作出错误的抉择,意味着将陷入生存危机。 人们必须认识到,在新技术对传统行业或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Disruption)的今天,传统印象中的“全球化”含义正在发生颠覆性转变,即:过去的全球化围绕盈利数字展开,哪里有利润,资本就去那里投资或者交易。然而如今全球化却牵涉到许多新的因素,包括如何生存和保障安全的问题。可以说,一种新型的“全球化”模式已经产生,迄今无人能够清楚地界定出一个明确的范畴。 近年来,大国之间的贸易战和技术竞争深度引发地缘政治冲突,造成经济脱钩(The Economic Decoupling)或供应链断裂。这不仅把世界分成两个阵营,而是揭开了不断细分的盖子,逐步形成碎片式的全球化(Fragmented Globalization),从而给全球所有国家包括公共和私营在内的所有部门带来影响,无一例外,因为人们并没有时间和资源来捍卫这一切。另一方面,全球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意义,因为它受到全球趋势的挑战,其内容涵盖国际价值观的异同,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关联,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自然与人文环境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等。在亚洲地区,泰国、中国、日本和新加坡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较而言,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 “年轻人社会”或具有更高的潜力,可运用人口力量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甚至改变国际投资决策与方向。 在全球化面临诸多负面挑战的同时,素拉杰观察到“全球化”在某些方面也体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这体现在中产阶级扩张的维度上,由于中产阶级人口拥有更高的资质潜能和强大的人脉交际网络,从而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出现了更多的城市化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更多的城镇化投资,另一部分在国内城市和国外城市之间产生连接,在一定程度上依旧有利于全球化发展,促成许多国家的中产阶级人口规模迅速壮大。 由于中美竞争造成产业链断裂,当前逆全球化趋势 (deglobalization)已经形成。泰国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认为“全球化”在诸多方面的发展仍令人担忧。毕竟全球化的实质意义早已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下去。正如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改变,无论是技术交流与合作、自由贸易、金融投资,都已经从多边主义退化为区域主义。随着原本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神圣性质被撼动,各国纷纷转向重视区域合作,亚洲地区在经济方面尤其明显,诸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与进步协定(CPTPP) 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上海合作组织(SCO)等。 无论如何,全球化真的要结束了吗?参与探讨的专家与学者们并未对 “全球化终结”做出定论,各方仍在围绕重新定义全球化,恢复全球化优势的方法、管控全球化的风险以及应对全球化的变化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
1/1/2023
5:22
Mostrar mais
Rádios semelhantes
ToXoRs minimalRADIO
Günzburg, Podcast, Trance, Techno, Minimal
Arken
Esbjerg, Podcast
RGS - Radio Grandi Successi
Podcast, Electro, Rock
Greensleeves Radio
Mainz, Podcast, Rock, Indie, Alternativo
London Taxi Radio
Londres, Talk, Podcast
radioH2o
Lorrainville, Talk, Podcast, Rock Clássico, Rock
Radio hsf
Ilmenau, Rock, Podcast, Hip Hop
Radio Vercelli
Alessandria, Podcast
Straightsound
Berlim, Podcast
Radius
Hamburgo, Podcast
Nova 80
São Paulo, Pop, Podcast, Techno
Rádio Cantinho dos Emigrantes
Podcast
ahoy radio
Hamburgo, Alternativo, Podcast, Electro, Indie, Urbano
Radio DEEP Romania
Bucareste, Podcast, Filmes & Musicais, Electrónica, Dancehall
Radio Widok
Varsovie, Podcast
Sobre 曼谷专栏
Website da estação
Ouve 曼谷专栏, 要闻分析 E várias outras estações de todo o mundo com a aplicação radio.pt
曼谷专栏
Descarregue agora gratuitamente e ouve facilmente o rádio e podcasts.
曼谷专栏: Podcast do grupo
要闻分析
Paris, Podcast
曼谷专栏: Rádios do grupo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 (RFI) Chinese
Paris, World, Talk